社会化电商,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
时间: 2013/10/29 20:56:24 点击: 2799 |
满满的都是逼格,抽象玩偶、复古饰品,甚至还有真人头骨,看着看着就变成了一次晒格调的比赛。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以及标签明显化确实是个很强的优势,但怕就怕不食人间烟火的豆瓣青年忘了回家的路,越走越远,所谓成也逼格,败也逼格。不过要是真能打造成”文艺青年“电商导购平台,也许还是个不错的发展。
之所以这里讲到豆瓣,是因为它既不是像阿里那样的电商平台,也不是蘑菇街那样的纯导购平台。它是一个传统的社媒体平台,电商只是它在尝试拓展的一个领域,并且用户有着较集中和高强度的格调归属,这也可以说是它一次用户变现的尝试。所以豆瓣的这次社会化电商尝试案例,还是有一定可关注的理由的。 豆瓣“东西“上的这次社会化电商进军发起人事谁呢?它还没有完全开放权限,目前看是没有特别多的要求,豆瓣用户都可以发布,至于后期会不会打造”达人“用户,现在还不得知,不过原有用户的其他领域达人向”东西“迁移的可能,还是存在的。影响对象也就是豆瓣用户中和自己又相近格调审美观的人群。豆瓣上的用户性质就不在累述了,它的用户性质的优势是能相对保障产品属性的准确程度,避免垃圾产品的泛滥;劣势是格调相对狭窄,可能会影响导购产品类目的延伸。 以上是现存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社会化电商模式,阿里的“联合“模式,蘑菇街美丽说的”纯粹“模式,和豆瓣的”拓展“模式。”联合“模式生命力最强,”纯粹“模式动作最轻快,”拓展“模式黏度最适中。各有各的优势,不过社会化电商的核心竞争是:如何在网络社交关系维系(发展、互动、加强)中,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买卖关系,使交易能自然地融合到这种社交关系中,并最终成为社交关系的组成元素之一。谁能做到上述这条,谁便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
上一篇: eBay:如何从舞台边缘重回中央 下一篇: 360发布“儿童卫士”手环:随时定位孩子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