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三大浪潮:产品即有机生命体 |
时间: 2013/10/31 14:59:46 点击: 2193 |
谈起产品设计,要是仅仅停留在实现某些功能或者用途的阶段,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怕是远远不够。当下设计的焦点已经开始转型,人性化与用户体验大放异彩,一场变革风起云涌。B座12楼也一直在强调,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应该被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与用户一起成长。这篇文章紧扣美国一线互联网产品设计理念,倡导“设计即发生机制(Design is how it works)”的乔布斯式设计价值,深入浅出,值得一读。 作为一名在 Frog 效力近 20 年的产品设计师,我见证了行业沧桑。但这些变化与我接下来所预见的相比,完全不值一提。我们的行业需要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顺应潮流,否则就只能在外观修饰上插科打诨。 我们面临的挑战首先来自于设计的历史。产品设计师一直以来都专注于创造可看、可感,可操作的事物。直至今天仍是如此。即便是软件 UI 设计这个更新鲜的领域,它也深受许多年前工业设计的那一套方法和价值观的影响。近年来,正是计算能力的发展驱动了设计领域诸多变化的产生。 20年前,计算技术仅仅是供设计师使用的辅助工具。可以说,自那之后的每次重大产品创新都离不了计算能力的扶持。音频设备和手机都是小型计算机,从医疗器械到体育器材,都因计算技术而如虎添翼。今天,当初难以实现的“功能”和“用途”已是司空见惯,设计关注的焦点也转向更美观、更人性化的体验。计算驱动的产品不再是孤岛,它存在于更宽阔的系统之中,且关乎品牌体验。过去的几年中,整个设计行业面临挑战已有所动作,但真正要带来变革的新浪潮才刚刚涌动。 第一大浪潮:体验设计 尽管设计师们总是试图发掘一个产品在视觉和概念上的关联,但我们可以大胆地分别从外观设计、工程设计上理解它。这样的思考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它允许设计师专注于用户最在乎的功能。比如说,如果你设计了一个造型别致、操作简便、高效烘焙的面包机,你就创造出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成功道路就是这么直截了当。但这样的设计依然为人们所需要,但并不是全部,激动人心的设计新大陆显然也不在于此。 现代设计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定义日益复杂的用户体验。他们习惯了在各种场景下使用五花八门的触控设备,与此同时,消费体验、通讯终端、软件界面、代码机制、数据等都是影响整个体验系统的因素。优质的体验诉求已经从外形、颜色向界面和内容推荐机制转变。 时下,好的设计有着更广泛的外延。传统的标准如造型、颜色、可用性、功能等因素依然重要,但如今,它们仅仅是整个设计叙事体系的一部分——设计不止于单一产品的定义模式,而是关注处于整个设备为结点的交互体系中的用户体验将如何实现。我们已然成为系统的设计师。 第二大浪潮:看不见的冰山 随着第一波浪潮,体验设计已经为设计拓宽了舞台,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设计语汇或介质。所以,第二大浪潮的使命就在于此:它将带我们探寻底层冰山的秘密。产品和
本文标签:设计思维三大浪潮:产品即有机生命体 |
上一篇: 大型网站:前端性能优化和规范 下一篇: 前端开发中的图片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