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三大浪潮:产品即有机生命体 |
时间: 2013/10/31 14:59:46 点击: 2194 |
体验越来越依赖那些对用户而不具象、不明显的因素。试想一下你为什么喜欢 e-mail, SMS, 或者 Facebook。由于简单的界面,这些产品并不成其为伟大的发明,但其价值集中体现在用户生产的内容和平台提供的丰富服务上。
软件逻辑、算法、数据模型等我们看不到的特性正驱动着全新的世界。而且,语音和手势交互都已成为优秀产品设计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还需要采纳新的技能,数据建模、算法创新、语音脚本系统和手势设计都将成为设计叙事体系的标配。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向企业表达那些略嫌抽象的想法。 第三大浪潮:产品有机生命体 产品始终在进化,产品的迭代总是跟用户需求的变化相一致的。目前这个趋势还只是初露端倪,真正演变成潮流还须假以时日。 最近,我们与 Honeywell 合作研发的家庭自动化新方案充分证明了这潮流的强劲。这个系统将与用户互动,随时间变化调整主题功能。依托云端技术,它也可以根据周围的其他设备做出调整:一旦安装了其他设备,它们将自动形成一个“团队”,彼此分工协作。整个设计程序仿佛人体的 DNA 工程,而不是简单的身体结构。 新的工作模式意味着传统的交付-承包设计模式也需要发生转变。今天,一个设计团队提交一个“可生产”的产品,一经设计,便可立即生产,投放市场。而未来的设计师,需要紧跟消费者的步伐,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并适时对产品做出更新。 这些年,Facebook 或者创业公司的软件设计师们对此已是轻车熟路,他们在测试新的设计创意上从不落后于人。这个趋势将从尖端领域,逐渐渗透到硬件和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去。 “设计即发生机制(Design is how itworks)”——这就是乔布斯眼中设计的价值所在。如今,这个说法正日益得到验证。而且,它的含义会比乔布斯所言更加深刻。原文中的“它”将不仅仅是单一设备,而是众多终端的体验集合,它不再是我们能看到、触碰到的物体,而是更多隐形功能的合体。“它”不再是一个静止固定的物体,而是一种成长、变化的体验,“它”也终将反映我们对生活本身的思考。设计的规律须随“它”进化。
本文标签:设计思维三大浪潮:产品即有机生命体 |
上一篇: 大型网站:前端性能优化和规范 下一篇: 前端开发中的图片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