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和爱——互联网时代关于用户需求的那点事 |
时间: 2014/3/15 0:18:57 点击: 5436 |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无所不及的连接。它连接了买家与卖家,连接了明星与粉丝,连接了男人与女人,连接了亲友和爱人,连接了兴趣相投的小伙伴,连接了青梅竹马的同学们。可以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中介,它的存在,让连接变得非常容易,这恰恰为人类从基本需求的角度获取更高层次的满足提供了物质基础。换句话说,人们在吃饱穿暖、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容易地找到归属和爱,从而进一步获取尊重并攀上自我实现的金字塔顶峰。因此,处于承上启下位置的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求,正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应该特别关注与考虑的用户需求。而这一需求,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则是被压抑、被禁锢、甚至是被扼杀的。 以前的人们,要想获取「归属和爱」的满足,往往只能从他日常活动的狭小的地理区域范围内,依靠进入当前社会所共同承认的主流体系来获得,比如教育学术体系、官僚政治体系、婚恋家庭体系等。他必须服从严格的等级制度,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必须适应僵化的体制结构。不管他是否真正从心里认同或喜欢,他只能这样,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因此,只有比较主流的「归属和爱」会得到满足,而众多小众的、另类的、但却真实存在的「归属和爱」的需求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互联网的流行与普及才真正让这种需求得以释放,它为人们寻找「归属和爱」扫去了诸多障碍,同时也让人的这种基本需求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它本身应有的扁平化与长尾化的特点。扁平化是指用户做为一个无名的个体,也可以比较容易地直达组织归属的核心,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来制约,人与人之间更平等;长尾化是指任何小众的用户群体也容易聚集起来,形成组织,进而一小撮人也可以自享其乐,人与人之间更自由。抓住这两个特点,基于产品或服务为用户「归属和爱」的需求寻找宣泄的渠道和途径,那么即使是再传统的东西也会变得现代感十足,让有共鸣的用户迅速聚拢并产生效应。
于是,我们就会不断地在身边发现这样一些产品实例:即使它在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吃穿用住、安全健康等底层的基本需求,但也能够支持或兼顾社交与互动,能够让用户在其中找到组织归属,感受爱与被爱,甚至能够获得名望与尊重,那么它就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原因很简单:它满足了用户更多层次上的基本需求。正因如此,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营销也呈现出一种「避实就虚」的特点:不强调产品的基本功用,而重点宣扬它的附加属性,也就是如今时髦的「卖什么不吆喝什么」的策略,或者说是「互联网思维」。比如卖煎饼的不说自家东西的味道有多好吃,反倒在吆喝如何「思考人生」;卖花的不说自家花材的品相有多漂亮,反倒在吆喝「爱的唯一」;卖汽水的不说自家的碳酸饮料有多好喝,反倒在玩着瓶身印昵称的小把戏;自媒体的读书人也不说自己有多么学识渊博,反倒在鼓动着一群小伙伴们去尝试各种与读书无关的梦想。这些表面上看似无厘头的事情,其实正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对用户较高层次需求的关注。这些例子,都是在满足用户底层需求的基础之上,让用户能够找到归属和爱,进一步扩展了在基本需求金字塔中的层次,使产品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着幸福。所谓幸福,就是自己的需求被满足。在当下这个时代,吃什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吃,和谁一起吃;穿什么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否和你的个性相匹配,是否能展现你的群类属性;你漂在哪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是否有爱与牵挂,以及你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与接受这些爱与牵挂;还有,你对家人的关心,也不再只是金钱或购物,而更多的是陪伴与分享,让他们觉得是和你在一起的。因此,想想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带来用户更大程度的满足,是否能让用户感受到幸福?试试从「归属和爱」做起吧。
本文标签:归属和爱——互联网时代关于用户需求的那点事 |
上一篇: 旅行者更青睐App还是移动网站? 下一篇: 一个看起来愚蠢的创业公司如何做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