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衰落:大平台悲剧还是IT人的幻觉? |
时间: 2013/12/30 16:16:38 点击: 4357 |
逐潮流,他们是微博最早的用户,也是最早抛弃微博的用户,他们似乎代表了一种趋势,然而舒彧说,其实我们是最无意义的人群。
“我们这群人其实都是高富帅白富美,第一,永远对新鲜事物掌握最多了解最多,哪怕你不用阅后即焚你也知道它是个什么,你去看看二三线三四线用户,那些小的企业主,他们关心什么?”舒彧说,“第二,我们从不付费,抠的要死,但是真正二三线三四线的用户不是这样。” 正如舒彧所说,互联网人是最前卫的尝鲜人群,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跳动,今天有了微博就去微博,明天有了啪啪就去啪啪,后天有了微信又跑到微信,永远在“流窜”,同时这个群体又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小圈子,当互相聊起微博、微信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当同感越来越多,这种感受就会被认为是现实,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看法。 “如果做产品仅仅聚拢了这群人,那是一种悲哀。”舒彧说。 微博和微信外的机会 “你觉得很多产品用户不玩了,不玩是因为觉得不够热闹不够新鲜,不够新鲜的逻辑不是因为它不行了,而是我们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了,这些大的平台无法解决这些个性的需求,于是社交网络上这些个性的需求开始逃逸出来。” 舒彧认为,这些逃逸出来的需求都是机会,比如陌陌、唱吧、啪啪或者阅后即焚,而新浪和腾讯也在抓住这些逃逸出来的机会,所以最近都在推短视频产品。 许朝军用黑洞来比喻微信,当它吸收了所有对等的需求后,不对等的需求还在,机会就在离这个黑洞比较远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做纯图片,因为这部分已经被微信搞定了,就在黑洞里。”许朝军说,“现在做社交,就要在不对等的网络里寻找垂直化的机会。” “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社区最重要的价值,如果你的关系不够强是很危险的。”陈华表示,唱吧通过唱歌把用户圈到一个生态里,明星和粉丝、粉丝之间、粉丝群之间、家族之间在这个生态里产生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了大量的互动,最后形成一个跟主流社交网络不一样的社交网络。 记者手记: 尽管已经有用户开始逐步淡化微博,喜欢尝鲜的用户从微博跳到微信,或者其他平台,不过正如舒彧所说,大量APP、网站都使用微博账号登陆,用户从各种不同的产品中分享、发送内容到微博,当这样的生态已经形成,微博本身活跃度的变化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它已经把用户纳入到它的生态圈中。 微博和微信各自形成了两个生态,微博的开放生态分散到各种长尾应用中,而微信则将用户牢牢圈在自己不断扩大的生态圈里,这是两个维度的竞争,而两个大平台之外,细分领域仍然存在创业机会。 在采访之初记者试图去探寻微博为什么衰败,最后却发现这就是一个伪命题,上面提到的IT人的幻觉同样适用于其他很多产品,在我们点评和分析某个产品大势已去,某公司或大佬应该反思时,或许真正应该反思的正是提出这一说法的“局中人”。
本文标签:新浪微博衰落:大平台悲剧还是IT人的幻觉? |
上一篇: 2013十大最失意的科技大佬:凡客陈年居首 下一篇: 垂直互联网,2014年台风口上的飞天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