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中的图片优化 |
时间: 2013/10/31 14:58:56 点击: 2335 |
,将同类型的图标或按钮等背景图合到一张大图中,减少页面请求。
Icon Font,将图标做成字体文件。优点是图标支持多个尺寸,兼容所有浏览器,减少页面请求等。美中不足的是只支持纯色的icon。 SVG,对于绝大多数图案、图标等,矢量图更小,且可缩放而无需生成多套图。现在主流浏览器都支持SVG了,所以可放心使用! 图片压缩工具,可以在图片上线前使用压缩工具进行压缩,获得更高的压缩比。我常用的压缩工具为Yahoo的Smush.it。 5. 适用各种资源而不限于图片的优化 data url 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的编码方式之一,可用于在HTTP环境下传递较长的标示信息。将图片转化为base64编码格式,资源内嵌于CSS或HTML中,不必单独请求。 该方式的优点是: 1. 减少了HTTP请求 2. 避免了图片重新上传,还要清理缓存的问题 不足之处是: 1. IE6, IE7不支持该类型编码的图片作为背景图 2. 增加了CSS文件的尺寸 3. 维护成本较高 按照HTTP协议设置合理的缓存 具体的缓存策略(如永久缓存 + 重命名)、部署策略(如反向代理、CDN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Responsive设计 为了适应现在众多分辨率和设备像素比的移动设备,要产生多套不同大小和分辨率的图片,然后配合Media Query进行开发。这里推荐在进行移动端页面开发时使用SVG或Icon Font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完美支持Retina设备。关于更多响应式方案,可以参考《响应式Web设计: HTML5和CSS3实践》这本书或网上相关资料,这里不再展开。 以上为项目中常用的图片优化技术,只有更多地关注细节,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今后会介绍更多文章中出现的技术细节。
本文标签:前端开发中的图片优化 |
上一篇: 设计思维三大浪潮:产品即有机生命体 下一篇: 微信商业模式的发展与企业的关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