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离开“即刻搜索”背后:战略定位问题 |
时间: 2013/12/2 23:06:21 点击: 2967 |
联网分析师葛甲说。
“事实上,即刻搜索前期投入也就2亿元,这个数字是去年年底我所知道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没多少钱,这些钱更多是花在人才的储备上,最多的时候有600多人。”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偶尔路过曾经工作的北京东三环环球金融中心这幢高档写字楼,李兴多少有些恍惚,因为在辉煌时候,曾有几百人穿梭在那里的16层。“说是为梦想,有些矫情,但最初,的确是有一股冲劲。”李兴说。 当然,这种热情是“国家搜索”最需要的。“其实,‘国家战略’的概念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俄罗斯的Yandex的市场份额占到60%,韩国的Naver占的份额更高。但‘互联网安全战略’具体怎么弄,大家都没搞明白,有人提出弄搜索,结果出来两个,差不多时间,人民网推人民搜索,新华网搞盘古搜索。”上述知情人士说。 互联网老兵宫玉国就成为人民搜索2010年创立之初的元老和业务负责人,曾负责人民搜索最初的一系列运营事务。 2010年9月,邓亚萍出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凭借强大的个人影响力,邓亚萍的“临危受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搜索”带来了巨大的传播效应。“邓亚萍本人是很认真勤奋的人,她把人民搜索当作了重要事业。”葛甲说。 从当年9月19日传出相关消息开始,10天内关于“人民搜索”和“邓亚萍”的搜索结果便飙升至128万条。据本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单是2011年公开的报道中,邓亚萍参加与互联网相关的论坛、会议多达数十次。 “她试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到互联网圈子里,但比较戏剧性的是,邓亚萍几次演讲时,台下都有人在笑,因为这个圈子只认你做出了什么东西。”知情
|
上一篇: 点心张磊创业转型:有逻辑的行动而非布朗运动 下一篇: 文艺青年丁磊为保守付代价:抱人大腿 替人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