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称: 用户密码:
网站建设快速入口 | 宏蓝主页 | 加入收藏

广州网站建设|网站制作公司|网页设计论坛--广州宏蓝科技公司官方论坛互联网这事热点沙桐做客聊大运火炬传递 赞腾讯虚拟传递给力
    
 
沙桐做客聊大运火炬传递 赞腾讯虚拟传递给力
发起人:macroblue  回复数:0  浏览数:4959  最后更新:2011/7/6 11:01:03 by macroblue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选择查看  帖子排序:
2011/7/6 11:01:03
macroblue





师长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8923
经 验 值:17676
注册时间:2009/7/23
联系 收藏 编辑 删除
沙桐做客聊大运火炬传递 赞腾讯虚拟传递给力

2011年07月05日19:28腾讯体育[微博]

<div id=Cnt-Main-Article-QQ>

<div style="WIDTH: 550px" class="mbArticleSharePic " r="1"><div class=mbArticleShareBtn>转播到腾讯微博</div>沙桐做客聊大运火炬传递 赞腾讯虚拟传递给力</div>

沙桐赞腾讯虚拟火炬传递 [点击浏览更多图片]

腾讯体育讯 北京时间7月5日,腾讯体育演播室大运会特别访谈邀请到三位重量级嘉宾:原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助理郑文老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沙桐老师,大运会火炬传递指挥办公室新闻组主任秦超越老师,与腾讯网友分享大运火炬传递故事。

<style>.Video-Main-Article-QQ {position:relative;background:none;}.Video-Main-Article-QQ a:hover.pic,Video-Main-Article-QQ a:hover.vtime{ text-decoration:none;}.Video-Main-Article-QQ .pic img{width:160px;height:120px;margin-bottom:6px;border:#c6c6c6 1px solid;}.Video-Main-Article-QQ .vbutton{cursor:pointer;display:block;position:absolute;left:15px;top:90px;width:25px;height:25px;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worldcup/video/qiudui/video.png") no-repeat ;_background-image:none;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mat1.gtimg.com/worldcup/video/qiudui/video.png',sizingMethod='scale');}.Video-Main-Article-QQ .vtime{display:block;position:absolute;left:38px;top:105px;width:120px;height:18px;_height:19px;padding-right:3px;color:#fff;text-align:right;font-family:tahoma;font-size:14px;overflow:hidden;background:url("http://mat1.gtimg.com/worldcup/2010/bdhui_pic_bg.png") right top repeat-y ;_background-image:none;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mat1.gtimg.com/worldcup/2010/bdhui_pic_bg.png',sizingMethod='scale');}.videoplayer_Aritcle_QQ {position:relative;float:left;width:300px;margin:10px 14px 6px 0;padding:8px;*padding-bottom:2px;_padding-bottom:2px;border:#d1e2f4 1px solid;background:#f3f8fe;}.videoplayer_Aritcle_QQ a{color:#0d3a8d;text-decoration:none;}.videoplayer_Aritcle_QQ a:hover{color:#0d3a8d;text-decoration:underline;}.videoplayer_Aritcle_QQ .video_link{margin:8px 0 4px 0;font-size:14px;text-align:left;}.videoplayer_Aritcle_QQ .video_source{margin:8px 0 4px 0;font-size:12px;text-align:left;}.videoplayer_Aritcle_QQ .fl{float:left;}.videoplayer_Aritcle_QQ .fr{float:right;}</style>

<div id=videoplayer_Aritcle_QQ class=videoplayer_Aritcle_QQ><object id=flashplayer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width=300 height=225> </object><div class=video_link>视频:沙桐做客聊大运 盛赞腾讯虚拟火炬传递</div><div class=video_source>来源:腾讯视频所属栏目:腾讯视频</div></div>

主持人万思来:各位腾讯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腾讯体育演播室,今天我们照例将要进行大运会特别<!--keyword--><!--/keyword-->访谈<!--keyword--><!--/keyword-->,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做客访谈节目的三位嘉宾,首先坐在我身边这位是原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助理郑文老师。郑老师好。

郑文:大家好。

主持人万思来:第二位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沙桐老师。

沙桐:大家好。

主持人万思来:大运会火炬传递指挥办公室新闻组主任秦超越老师。您好。

秦超越: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万思来:今天三位老师还将与我们一起聊一聊这次大运会的火炬传递观感,首先还是请秦老师介绍一下现在火炬传递进展情况,离深圳大运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幕了。

秦超越:现在大概可能还有30多天的时间。

主持人万思来:两个月吧。

秦超越:不到两个月。火炬传递从5月15号校园火炬传递结束之后,现在主要进行虚拟传递,包括线上主要在腾讯朋友和社区合作的虚拟传递,线上活动,截至到昨天,参与虚拟传递人数在450多万,实名注册是70万左右。同时开展一些线下活动,包括跟腾讯合作的系列访谈,跟深圳特区报特网合作的系列访谈,包括我们跟深圳市各个社区做的进社区巡展活动,还有商场大型场所做的火炬巡展活动,还包括火炬手海选,跟广电合作的火炬海选,跟南方报业做的绿色海选,还有跟一些单位合作的一些系列文化活动,现在线上线下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现在感觉形式比较好,超过我们的预期。

沙桐:大运会火炬传递和以往从事大运会的报道当中火炬传递有很多不同,虚拟传递是一个很大的亮点,针对是大学生这么一个群体,或者是高中生,大学生,年轻人的群体,真要是在其他运动会上,奥运会、亚运会进行虚拟传递,很多老同志,老年人都不知道怎么玩。

郑文:现在网络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特别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黏和度都是其他无法比拟的,尝试做虚拟传递,是大运会的亮点。如果从传统媒体对报道可能现在关注不多,在网上更多人关注,特别是特定的群体,恰恰也符合大运会所吸引的特定群体概念,是青少年、学生。

秦超越:现在虚拟火炬传递是首创的活动,从活动开始创意提出到实施过程中,一直跟相关的媒体,电视,包括平面媒体探讨,怎么样让大家知道,在传统的东西上可以得到更多宣传报道,一直在讨论研究,所以很多活动,包括线上活动也是逐步推广、想出来的东西。

沙桐:大运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从17岁到28岁,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有学籍,或者是离开大学校园不足两年的群体,所以对于网络的运用、使用他们要比您这个年纪和我这个年纪的人熟练得多。

郑文:当初大概80年代,那时候电视是新兴媒体,现在可能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网络逐渐兴起,现在网络是属于新兴媒体,现在网络现在也在划分,有线网和无线网,移动网又是更新兴的媒体,当初90年代看这种预测,对于青少年一代来说,光盘、数字的东西,包括网络,就像是空气一样,对他们来说是信手拈来,不可缺少的,可能相对老同志来说这是一个信息传递的代沟了,所以我觉得可能从超越这儿说,怎么能够跨越这种代沟,把网络媒体的东西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我相信也是你们在考虑的事情。

沙桐:别光是网络虚拟传递,我们手持火炬,跑上几十米才更过瘾。

秦超越:我们创意提出的时候,本来提这个创意计划在全国50多所高校进行实地传递,这是一个想法,后来因为号召大家要节约办会,在大前提下,要削减经费预算,在这个时候突然想互联网当今发展严重,和大家紧密相关的,因为这个想法出来,所以我们突然产生虚拟火炬传递的方式。

郑文:从你们拿到的数据,实际效果怎么样?

秦超越:我们上次做数据的后台分析,当时在6月底的时候,国内高校大概两千多所高校,95%以上的高校参加这个活动,有些学校参加人数比较少,有些学校人数比较少,有几百多人参加,包括还有国外很多学校,大概可能有国外一千多所高校参加这个活动。

郑文:怎么组织的?

秦超越:自发组织,在国外登陆网站,参加这个,因为国外受限制,因为实名注册必须在国内,而且以本科为主,如果是硕士、博士,包括大专,有些东西登记不上去,不能注册,只能当围观的,不能当虚拟火炬手。

沙桐:你的意思是我和郑老师就是围观的。推广一下,我们回去在网络上传递一下。

郑文:我们一定要登陆一下。

 

<div id=Cnt-Main-Article-QQ>

主持人万思来:好像咱们通过腾讯朋友平台做的虚拟火炬传递,如果你不是大学生的话,其实还是可以加入啦啦队的。

秦超越:对。而且只要你本科在大陆上的,就可以做虚拟火炬手,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说,我们有一个奖励措施,从虚拟会产生虚拟火炬手,当然这是在校大学生可以做的,这个奖励措施,但是剩下门票,比如说纪念品,包括些来往机票,这些都是可以参加的。

沙桐:正在选吗?

秦超越:7月15号会出来,虚拟火炬手是10名。

郑文:现在是几百万。

秦超越:现在实名注册参与是70万。原来计划中,刚刚做方案,我们预计可能是20万,结果当天数据很狂了,所以远远超出我们预期了。

主持人万思来:预期是20万,现在是70万了。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数字没准还会上去。

秦超越:一个月的时间。

主持人万思来:虚实结合是大运会的亮点,也是一个创新的形式,网络上投入到体育赛事宣传报道当中有一些影响,提到这次的虚拟传递,咱们在考虑之初怎么想到要和腾讯朋友一起合作?

秦超越:当时因为腾讯作为国内的网络媒体中,因为原来是QQ号,尤其在青少年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而且客户群体比较多一点,还有一个就是腾讯的公司总部是在深圳,从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大运会想更多展示深圳的东西,一个是基于在深圳,另一个是基于庞大的客户群体,这是其他无法代替的,基于这两点,我们决定跟腾讯合作。

主持人万思来:虚实结合,传递火炬,我们再说说实体火炬传递,现在已经完成了3场的火炬传递。

秦超越:校园传递结束了。

主持人万思来:在北京、深圳、广州。在北京分别在清华大学完成了点火仪式,在北京大学完成了传递仪式,沙桐老师也是通过报道的形式见证了北京的传递活动。

沙桐: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都是全程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我相信郑老师也是印象非常深刻,十分跨度很长,参与的国家、地区很多,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火炬,一直说感受奥林匹克的光芒,近距离的,的确感受非常的多,尤其是奥运会的火炬,现在再回到大运会,我总觉得它是一个年轻人这么一个舞台,无论在校园点火也好,北大传递也好,总能够感觉到年轻人的活力,就像这次我们即将前往报道大运会的宗旨一样,展示年轻人的活力,展示他们青春的力量,也许在这个团队当中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精神风貌的展示才是必须在大运会的舞台上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出来一种精神的风貌。当然也不排除各种各样优秀的运动员,2001年的刘翔<!--keyword-->(微博 官网 博客)<!--/keyword-->,刘翔就是从大运会成长起来的年轻运动员,从大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一步一个台阶,成为中国体育的名片,他的脚印非常清晰,大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即将开始的大运会的舞台,我们关注展示年轻人生命活力的这种同时,运动成绩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点,在火炬传递当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他们的活力了。

主持人万思来:而且运动其实是没有固定的限制,必须是几岁的人群才能做运动,其实运动适于很多人群,我们这次大运会是聚焦大学生的群体当中,在中国的运动员当中也不乏有很多大学生的优秀运动员,而且有很多是学习型的代表,像<!--keyword--> <!--/keyword-->邓亚萍<!--keyword--><!--/keyword-->,也是参加北京的传递活动,而且邓亚萍老师她的运动精神、学习精神,同样也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

郑文:接着刚才沙老师的话,大运会对中国确实有很特别的意义,确实我们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即使在传统体育培训机制下,他们都算是大专,运动员都算是大专学生,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大运会开始走向国际体育舞台,应该从很早的时候,可能我们甚至刚刚开始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参加大运会,年轻从大运会开始,像刚才沙老师说的,大运会、亚运会,其他各种各样,最后到北京奥运会,这是从运动员来说,从大运会的举办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对中国有很多特殊的东西,比如说正好是10年前,2001年的北京大运会,当初我记得是在工体举办开幕式,实际上北京大运会的团队就是在潜移默化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一次热身,不仅仅是运动员,整个运营团队,包括当初挂帅的是刘敬民市长,北京奥运会的运作都是得益于2001年北京大运会,现在又到了深圳大运会,这中间反映出这样一个曲线,大运会,到北京奥运会,到了深圳大运会,反映这样一种传承,不仅仅是有形的火炬传承,更是中国人参与国际体育活动,通过国际体育活动走向世界的精神,这样一种传承,我觉得可能从中能够看出这样一个脉络来。

沙桐:2000年之前在中国举办的大型运动会,90年北京亚运会,还有92年上海远南残运会,进入到新世纪以后,马上在北京举行了大学生运动会,如果在上世纪90年代大型运动会来说,我更愿意比作是对中国人体育的启蒙,让大家认识到体育究竟是什么,体育并不是我们仅仅看到的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给大家带来快乐,一种体育的启蒙。从2001年大学生运动会,到2008年,我更愿意,是不是从一个体育的刚刚启蒙的国度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一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在金牌榜上,奖牌榜上达到了前锋,我们真正是一个大国,2011年之后,我们要把大国迈向强国的过程。

小平同志所说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体育是不是从在校学生抓起,大学生团队,从17岁到28岁,不仅涵盖了大学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涵盖了一些高中生,如果向前拉一拉,初中生,小学生,从年轻人抓起,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必经的一步,他们未来对中国影响非常巨大,仅限于体育这方面。

 

<div id=Cnt-Main-Article-QQ>

主持人万思来:回顾这十年,刚刚沙桐老师讲到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确实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也是以时间为跨度,从2001年到现在,这十年,咱们举办很多综合的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还有青奥会,最著名是北京奥运会和北京的残奥会,这些大赛当中,我很想了解这十年来在座三位都是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大赛越来越多,在大家眼里整个过程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咱们赛事越来越丰富,主办形式、花样也是越来越多。

郑文:我来说说我参与奥运会前前后后这些感受,我个人2001年宣布北京最后作为奥运的主办城市,刚才说7月13号,那个时候我在使馆文化处,我们当初是通过电视看到实况,马上就出去敲锣打鼓,在使馆门口敲锣打鼓庆祝,正好有一个时间差,后来开了好几次庆祝会,在当天包括馆内的,包括当地的华人的,包括当地的加拿大人,开了好几次庆祝会,大家都觉得是欢天喜地的大事,非常激动。当时我也没有觉得后来奥运跟我真正有实际关系,我一直在文化部工作,2002年回到文化部,2005年的时候北京奥组委到文化部选人,以后主要是做开闭幕式,做仪式,中间还有颁奖,我到了北京奥组委,做了开闭幕式,一直到2008年、2009年,我参与这个过程。

从前前后后的过程,我自己感觉,我以前是学国际政治的,我觉得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意义绝不简简单单的奥运会,可能西方国家举办一个奥运会,伦敦举办一个奥运会,就是伦敦举办一个奥运会,我愿意举几个东方几个国家举行奥运会的历史,日本二战战败,经过十几年飞速发展,举办了奥运会,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也是作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他举办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意义实际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为这些国家举办奥运会。它实际上作为加入国际俱乐部的仪式,它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的赛事,是一种历史。我们做开闭幕式,又是仪式中的仪式,所以说我们后来,我们反复觉得,包括后来碰到很多外国人都觉得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一提到北京奥运会,提到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基本上都是非常正面的评述,当然我们也知道奥运会和奥运会开幕式,我们后面经历这些艰险的过程,都有磨难,最后的结果来看,我们都觉得比较欣慰。

沙桐:申奥成功您在加拿大使馆那边,我觉得比较幸运,我当时就在莫斯科,参与到报道当中,当时我没有在投票现场,我和魏纪中老师在现场,我们在分析投票之前是什么情况,进入到投票环节,镜头直接给到了现场,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事了,可以全身心关注一下投票的结果。

郑文:很紧张。

沙桐:很紧张,但是那天魏纪中老师说了,他很有信心,我也想,我也很有信心,没有太多的紧张在里面。那天大家感触并不是很深,只不过晚上我们看到从北京,尤其世纪坛回传的画面,当时真的感觉有点激动,世纪坛是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他们说你们在莫斯科参与转播很幸运,你们在历史的现场,同样在北京也有一个历史的现场,这两个时间点去比拟,很难取舍,无论哪一个都感觉很幸运,你可能没有那么幸运了,你们幼儿园有搞庆祝活动吗?

秦超越:我们正好2001年高考结束,就在山西那边,我们几个高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就看比赛,当时北方相对比较含蓄的地方,那个时候结果一出来,我们很激动。

沙桐:但是表现激动的方法就是很含蓄,吃面,吃了两碗面。(笑)

我还接着,主持人也说到,这么多年体育,尤其是过去十年当中,体育对大家的影响,对我影响也是很大的,我在北京亚运会的时候进入这个行当去做,1990年的时候。很多老同志,我跟师旭平聊起来,体育究竟是什么?他跟我说,更快,更高,更强,我说这不是口号吗?其实很多时间口号就是精神的浓缩、提炼,真正读懂它们需要太长的时间,我当时记住这句话了,过了这么长时间,似乎去读懂了,在大型运动会的时候,以前我经常转播大型运动会的闭幕式,因为开幕式的时候我都是做演播室,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尤其非常有名气的各个国家运动员,手举国旗出来,招手,大家很放松,其实真正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即将开始的16天是他们人生当中的非常一段特殊的经历,其实他们都很紧张,在未来16天当中,他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要去努力去做,去拼,其实他们参加开幕式的时候心情并不是这样。

当16天比赛结束之后,当最后一天,最后一晚坐在同样开幕式的现场,坐在同样的评论席上,那些运动员不再分国籍,镜头切到一些人的特写的时候,头一天比赛当中他输了,哭得唏哩哗啦,他非常痛苦,非常挣扎,但是在闭幕式那一刻,在他们脸上有什么?笑容,只有笑容,任何东西都没有了,是那么的开心。其实在很多大型运动会转播过程当中,我更喜欢转闭幕式,不光是他们,我也很放松,无论在过去的15天当中我做的成绩怎么样,它已经是过去了,我无法更改的,这一刻我享受体育的快乐,每次到了那一刻似乎有一些感受。

但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刘翔夺冠的时候我在现场,就在终点线的时候,那时候才知道体育不仅仅是快乐,是能够给国人带来一种超强自豪感的一刻。在开幕式现场那个体育场至少能够坐8万人,的确2004年的时候在比赛现场能够看到东方面孔还比较少,我们几个因为是媒体,可以进去。当刘翔夺冠的时候全场的人都站起来,旁边也分不清楚哪一个国的,因为只有我们最疯狂,一看我们是东方面孔,一看我们的证件上面写的china,刘翔赢了,当国歌奏起的时候,刘翔蹦上领奖台,全场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全场不同肤色的人大家一律站起来,看着国旗升起,行注目礼的时候,那个时候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到底有多自豪。

就像2008年奥运会转播的时候,我说,也许很多中国人没有机会到国外去观看比赛,但是一定要来北京感受一下奥运会的氛围,其实最好的爱国主义的课堂还是在国外,在北京看到升起国旗,奏起国歌的时候,那种感受和在国外是完全不同的,相差了N倍。用网友的话说相差了N倍。

在多哈奥运会的时候,我一直他们的口号,“游戏人生”,各种各样的翻译都有,我说我有一种想法叫做“游戏人生”,的确奥运会的比赛项目都是从人类最初游戏开始的,在现代奥运会发展了一百多年之后,是不是让体育回归它的本质呢?仅仅是一个游戏,无论你输、赢,它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吗?某种程度上会,但是你必须活下去,无论好还是坏,必须活下去,它仅仅是一个游戏,赢了那是昨天,输了也是昨天,我希望大家在观看体育的时候,在运动员参赛的时候都像我在转播大型运动会闭幕式那个时候心情一样,我只有快乐,输赢都是昨天的事情,明天依然阳光灿烂,明天依然要活下去。

郑文:因为我们参与了奥运会开闭幕式这种过程,确实闭幕式和开幕式所要强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开幕式更多强调一种礼仪,庄严、秩序、荣耀,国家文化精华的展示,闭幕式说白了是一个大patry,虽然也有国旗入场,但是是分散的,后面不是跟着整队的,运动员都是打散的,闭幕式说白了就是一个聚会的场所,一个大的欢乐的,充满着胜利也好,失败也好,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大家就是参与奥运会的参与感,大家分享各自的快乐。

还有接着这个话题,体育是什么?我也是一直在琢磨这个话题,其实刚才沙老师说到游戏,我原来有一个网名,我网了是不是在QQ上注册。

主持人万思来:那就是吧。

郑文:我记得我当初注册就是叫“游戏人生”,其实我原来很早琢磨体育这个概念,运动会这个概念,英文就叫做“游戏”,现在翻译都没有把“游戏”翻译出来,真正体育的出发点还是这个游戏,小时候玩泥巴、弹球,实际上都是运动。虽然没有这样的比赛,但是这都是一体的,可能从我参与奥运会,我觉得奥委会的文化既有更高、更强,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理念,我全程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过程,我能够感觉到,奥林匹克大家庭这个概念,大家来了,大家都在一起,不分肤色,不分国别,不分胜利和失败,大家享受最后的快乐,其实闭幕式这是它的精髓,它的看点,这16天之后,我觉得如果能够落在这个点上,这是我们当初的追求,那么我们觉得每届奥运会的闭幕式实际上都有这个点。包括我们参与奥运会的人,包括我们参与往届的奥运会,比如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者,我们谈到奥林匹克,大家都有一种相通的东西,就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在主导着我们,这是我体会到的关于运动,关于奥林匹克,从头到尾参与这么一次奥运会的经历,能够得到一些东西。

沙桐:很多大型运动都开闭幕式,从工作状态可以看出来,开闭幕式的时候是全神贯注,拿着稿子,对入场队员,入场代表团,人数,仪式的环节,谁谁入场,谁谁做讲话,谁宣布开幕,整个进入文艺演出的时候,说的非常详细,很清楚,一直处在很紧张的状态。

郑文:时间点非常严,我们做的都是秒。

沙桐:我们一直掐到最后,进入到点火,主火炬,进入到高潮,在未来16天时间当中,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祝大家取得好成绩,今天转播结束了,开始琢磨第二天工作、第三天工作,我们赢了怎么样,输了怎么样,到闭幕式什么状态,基本上一进来吧中国代表团本届运动会的成绩做一个罗列之后,很多在评论席的评论员已经不是坐着了,开始便说边扔稿子,站着,很high的状态,那个时候我们也放松了,那是体育真正带给人的东西,这才是精髓。跟大家说了这么多大家很难去理解,这是需要大家更多在未来时间当中,比如最近的,就是深圳大学生运动会,如果你能够全程关注,全程参与,细细体委一下体育究竟是什么,大运会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年轻人他们现在个性很张扬,他们输赢影响对他们不会很大,他们年轻,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未来,可以去输,可以去赢,作为年轻运动员体会一下体育的本质。

<div id=Cnt-Main-Article-QQ>

主持人万思来:刚才沙桐老师说了这么多之后,我已经词穷了,我不知道怎么样做一个总结,刚才沙桐老师总结的非常好,刚才听了两位老师对运动的真谛或者是理念的阐述,都觉得自己心中快乐,融合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些东西,其实就是体育与我们一直息息相伴的,最后请几位老师跟大家聊聊私人的话题,大家现在都在做什么运动,平时休闲的时候?

沙桐:你看我这体格像是平时做运动的人吗?

主持人万思来:走路就是做运动。

沙桐:北京奥运会工作最累,我们做演播室总长时间连续做演播室将近11个小时,坐在椅子上,动都不能动,我们是非常严格的,哪怕你进入到直播了,随时有可能信号中断,一旦信号中断,怎么样救场,必须回演播室,除非向洗手间,或者吃点东西能够暂时离开一下这个座位,如果咱俩搭档,我离开了,你不能动,我回来了,我替你,有一个盯班的,连续坐了很长时间,腰椎间盘突出,这几年一直做一些恢复,运动项目不是很多。

我一直想向大家推荐一个项目,就是击剑,2001年北京第一次举办大学生运动会的时候,从那届运动会开始,在石景山体育馆,击剑中间在那边,当时觉得这是一项非常帅气的比赛,相当帅气,每一个剑手,一身白,戴着黑色的护面,非常潇洒。那个时候我跟王海斌说,我跟你学击剑吧,我说会不会很难?他说坚决不会很难,他说进攻和防守是人的本性,我只要向你说一些比赛规则,你马上可以上手,我说真的吗?他说你从重剑学习,剑尖只能刺,不能抽,而且从脚到头,手臂、后背全是有效部位,比赛开始了,我说规则就这么简单?他说就这么简单,你去刺他,你刺成第一剑的时候,他不躲闪,他让你刺,很过瘾,然后他教你怎么防守,你刺不着我,为什么刺不着?因为他防守了,他说你怎么破我这个防守,他教我第二招,一步一步就去了。

因为现在中国的击剑不能说是像中国足球需要拯救,但是中国击剑这几年,像王海斌三剑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王海斌现在也做了中国男子击剑主教练,希望他们能够带来好成绩,像当年的王海斌一样,不是站在世界的最<!--keyword--> <!--/keyword-->高峰<!--keyword--><!--/keyword-->,也是站在前列当中,击剑学会很简单,而且现在全国,尤其是北京很多击剑俱乐部,如果大家有兴趣,这也是白领进行健身的非常好的项目,我抓紧时间减肥,减完肥以后重新回到剑道上。

我现在太吃亏了,击剑,人的侧面比我的正面都窄,太吃亏了,被击中的可能性比较大。

主持人万思来:另外两位老师。

郑文:我确实也没有什么运动,刚才都说了奥运会,奥运会不是运动,我们做过奥运会的人都觉得,说得严酷一点是一种摧残,这种工作强度,白天在办公室,晚上跑鸟巢去盯排练。奥运会之后回到原来办公室工作,我现在应该有运动,但是确实没有,我觉得还是尽可能地挑出时间从事最简单的运动,就是走路,我尽可能地走路上班,我也觉得是跟各位网友也呼吁,少开车,多走路,我觉得这是最简单的运动。

主持人万思来:也是最原始的一项运动。超越呢?你是不是想介绍太多了,因为你是大运动宣传的组织者,你想让大家多关注所有的项目,当然所有项目都会有它的钟爱者。

秦超越:对我来说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尽可能不坐电梯走楼梯,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另外就是像郑处说的,可能一般走路多一点,这两点也比较符合环保的要求。

主持人万思来:好吧,你的业余生活好平白啊。

好,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由于时间问题,今天访谈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我们在访谈当中聊了这么多关于以前大赛的回顾,包括运动项目的推介,马上综合性的大型赛事就是大运会,马上就要开幕了,大家可以借机重温一下激情,通过这个契机能够让自己享受到运动当中去,投入到更多的运动当中去。

今天感谢各位老师的做客,下期节目再会!

</div></div></div></div>

标签:沙桐


客服热线:020-85562980 客服邮箱:service@macroblue.net
联系地址:广州中山大道89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天河软件园华景园区12-S05
版权所有 © 2003-2011    网站建设宏蓝科技Macroblue.NET